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传感、智能控制、智能芯片集成与配套程序开发以及华为物联网智能装备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能够综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解决企业生产中有关智能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与运维等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在社会与专业领域发展的预期培养目标为:
知识目标:掌握电子、传感、射频、通信等基础知识,精通智能芯片集成与配套程序开发等核心知识,了解华为物联网智能装备等相关领域知识,构建全面的智能物联网知识体系。
能力目标:具备智能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与运维相关技术与实践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项目,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工具。拥有良好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可与团队协同创新,解决实际问题。
价值目标:塑造正确价值观,培养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结合,以积极态度为社会贡献,注重技术应用的社会效益与人文价值。
思政目标:强化思想道德教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信念,为实现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而努力拼搏,担当社会责任。
二、结业要求
本微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能解决智能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与运维问题的动手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智能物联网微专业基础知识,能运用电子、传感、射频、通信基本知识与技能解决智能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与运维等实际问题;
2.了解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3.具有个人工作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与适应能力。
三、招生对象与条件
本专业面向全校工科类学生招生,需要学生修过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2门课程。
四、修读要求
(一)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1-2年。
(二)结业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完规定的7门课程,修习学分14分。
(三)结业方式
经微专业举办单位审核、教务处审定后,达到微专业结业要求标准的授予微专业证书。
五、课程设置
智能物联网微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程名称(中英文) |
课程代码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考核方式 |
开课单位 |
开课学期 |
理论 |
实践 |
线上学时 |
线下学时 |
智能物联网导论 |
|
2 |
32 |
32 |
0 |
12 |
20 |
考查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1 |
Python程序设计 |
|
2 |
32 |
20 |
12 |
8 |
24 |
考试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1 |
智能传感器技术 |
|
2 |
32 |
20 |
12 |
8 |
24 |
考试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2 |
单片机技术 |
|
2 |
32 |
16 |
16 |
8 |
24 |
考试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2 |
鸿蒙智联开发与实践 |
|
2 |
32 |
20 |
12 |
8 |
24 |
考查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3 |
华为物联网平台技术与实践 |
|
2 |
32 |
20 |
12 |
8 |
24 |
考查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3 |
AI芯片集成技术 |
|
2 |
32 |
12 |
20 |
8 |
24 |
考查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4 |
合计 |
14 |
224 |
140 |
84 |
60 |
164 |
- |
- |
- |
注:本表中的“开课学期”特指“微专业”开课学期。
1.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实践教学含实验和上机教学),总学时=线上学时+线下学时;
2.线下理论教学学时不低于总学时30%,实践学时不应低于总学时的20%;
3.课内实践教学按照16学时/学分计算,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程按照24学时/学分计算。
4.“考核方式”填写线上考试、线下考试或考察;
5.开课单位填写任课教师所在二级学院,使用简写方式。
六、课程简介
1.智能物联网导论:主要讲授自动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智能物联网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物联网体系中的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四层的基本知识,了解智能物联网技术在各个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将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Python程序设计:主要讲授Python程序设计基本方法、Python语言语法、常用库的使用方法等。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Python语言,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从问题分析到程序维护整套程序设计流程,初步具备利用Python语言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提高科学素养。
3.智能传感器技术:主要讲授无线传感网体系结构、通信协议、关键技术及部署与数据处理方法,实验涉及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声音传感器以及点对点通信实验。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无线传感网络的体系结构、通信协议、命名与寻址、拓扑控制、数据处理等技术及应用模式,掌握常见无线传感网的应用及部署,培养学生独立开发设计传感器系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单片机技术:本课程主要讲授单片机原理及硬件结构、指令系统、程序设计、中断系统及定时器、单片机的串行接口、单片机的系统扩展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进入微控制器的应用领域,为测控领域和智能化仪器仪表中实际使用多种微控制器奠定基础。
5.鸿蒙智联开发与实践:本课程主要讲授信息技术领域操作系统、电子技术、传感器、数据采集与系统控制、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等专业知识以及鸿蒙OS智能设备开发相关知识,课程以C语言环境下的鸿蒙OS智能设备开发为主线,介绍华为物联网智能装备的集成及配套程序开发的基本方法、开发流程,为学生后续开展智能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及运维奠定基础。
6.华为物联网平台技术与实践:本课程主要讲授主流的物联网平台的使用以及基于华为云物联网平台开发物联网应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华为云物联网平台概述、华为云物联网平台的行业解决方案、华为云物联网平台的安全管理、华为云物联网平台集成开发基础及华为云物联网平台集成开发案例。本课程聚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融汇贯通。
7.AI芯片集成技术:本课程主要讲授电路基本理论、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实操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路设计软件集成各类电子元器件,培养学生电路设计、电子元件焊接及电路故障诊断与维修的综合能力。本课程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辅以视频展示,给学生更加直观的介绍,便于学生的掌握。实验采用相关工具、电子套件及电路仿真软件在实验室完成。
专业负责人:丁有强
审 核 人:黄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