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微专业实践课堂,首站正式落地济南市朱家峪景区。作为微专业系列实践活动的开篇之作,本次活动通过多元沉浸式实践,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专业能力,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从理论走向行动。

设立“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微专业,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立足农业院校特色与人文学科优势、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探索。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和产教脱节的困局,将文化创意理论思维与乡村旅游产业实践紧密结合,直面真实问题、对接产业需求,培养真正符合文旅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为此,本次实践课堂精心设计了古村寻踪、乡村文化记录、汉服展演、景区直播、座谈等实践环节。同学们沿着古村幽深的街巷,用脚步丈量古村历史,用影像记录乡村文化之美,用心触摸古村文化根脉。学生们身着汉服,将汉服韵味融入古村环境,将传统文化植入乡村场景。学生还化身主播,以乡村文化研究的视角,带网友“云游”古村,在“乡村旅游+新媒体运营”的融合场景中,在实时互动中提升内容策划、语言表达与临场应变能力。最后,学生与景区管理人员围绕景区产品优化、旅游营销创新等展开深度交流,学生们踊跃发言,迈出了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本次实践课堂活动践行了微专业以文化创意赋能乡村发展根本宗旨,是人文学院加强校地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一次有益探索,搭建起了“学校与产业、理论与实践”的连接桥梁。为此,学院与景区就实践调研、农文旅融合发展、师资培训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后续将围绕课程共建、实践基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更多务实合作。
未来,学院将以“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微专业为依托,持续强化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学科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推动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的双赢,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研教学新理念。

撰稿人:刘欣 图片:高铭阳 初审:李雨桐 复审:高千秋 终审: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