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工学院 2018级信息安全 王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对贫困问题现象和本质、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作出理论阐释的科学学说。对于资本主义的贫困问题,马克思最早从制度层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限制等原因,马克思只是分析了当时制度下关于城市工人阶级的贫困问题,而对于像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并没有给出可供直接借鉴的现成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放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的高度,念兹在兹、亲力亲为、领战督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中国扶贫工作具体问题的成功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中国的贫困问题,并结合中国实践,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基本内涵、实践路径和基本经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的大国担当,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新境界。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极为关键的一年。人民银行全系统要把握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推动金融扶贫和定点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坚持政治统领,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要求对标,精准落实扶贫任务。要发挥自身优势,展现脱贫攻坚的央行担当,做定点扶贫的力行者、金融精准扶贫的先行者、金融单位定点扶贫的示范者。要立足高质量脱贫,有效加强扶贫领域风险防范,处理好履行社会责任与防控风险关系。要巩固专项治理成果,持续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打造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扶贫队伍。要做好脱贫巩固提升,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把帮扶地区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我国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稳步向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2015年,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一部分村迎来了脱贫致富的春天。长10.6公里、宽4.5米的硬化村道,让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安全饮水工程让乡亲们在家喝上放心水;农网改造让村民用上了“舒心电”。基础设施改善后,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村里开始培育青花椒、茶等脱贫主导产品。正是由于这些举措,村里的人民开始富起来了。
国家有坚决必胜的信心,脱贫攻坚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任务,是新时代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的唯此一件,党中央围绕一个主题、集中在一个领域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唯此一件。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内外作出了庄严承诺,我们必须通过努力兑现承诺。现在扶贫对象越来越少,资源越来越多,特别是工作经验越来越丰富,只要我们坚持目标标准、统筹资源、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赴重庆实地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吹响了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集结号。这是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第六次亲自主持召开跨省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新境界,为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作出了新贡献,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是我们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其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我们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北部黄河镇,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3户、1020人,因病、因残致贫比例超过50%,这部分人群是贫中之贫、艰中之艰。为化解这一难题,章丘区扶贫办在黄河镇探索实施“贫贫互助”的扶贫模式,引导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特殊贫困群体,打造出了“爱心之家”这一“有温度”的扶贫品牌。项目一、二期由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和“圣泉帮帮忙”爱心扶贫基金共同出资107.2万元打造,由济南市章丘区情暖黄河社会服务中心运行管理,后期项目持续有爱心企业和公益机构挂牌跟进。该模式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从事简单劳务,工作内容涵盖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日常照料、贫困留守儿童教育托管、贫困户黄河阻泳志愿服务和水上救援、为农综合服务等。一方面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劳动获取报酬,达到稳定脱贫和奉献社会的双重目的,激发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使贫困户在脱贫过程中由“等、靠、要”转变为“我要脱贫、回报社会”;另一方面通过利用“为贫服务平台”为失能半失能贫困人员、留守儿童、贫困农民等特殊贫困群体提供服务,提高贫困户的生活品质,提升扶贫的温度,实现“脱贫”和“解困”的双赢。
“爱心之家”项目用爱点燃了贫困户的希望,也用切实的行动提升了扶贫的温度,被评为人民日报“大国攻坚,决胜2020”精准扶贫典型案例,荣获山东省民政厅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内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在全国广大贫困农村,“五个一批”等精准扶贫举措扎实落地。以2018年为例,产业扶贫,重点支持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扶贫新模式也稳步推进,带贫减贫机制逐步完善。就业扶贫,全年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259万人;建设3万多个扶贫车间,实现7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教育扶贫,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控制辍学力度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21个,累计救治100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患者自付比例进一步下降,贫困地区就医条件得到改善。生态扶贫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50万人。
作为一名农村大学生,我能感觉到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着改变。我相信对于国家,对于人民,脱贫攻坚,我们势在必得。“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距离2020年还有不足100天。抬望眼,我们党和领导人已经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国家有信心,人民有希望,让我们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下新的光辉篇章,奏响时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