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培养方案

2025年度数智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微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者:  时间:2025-09-26 15:56:15  浏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创设计思维能力,掌握数智文化产品创意设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好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掌握数字内容设计、推广与开发的基本方法,能够综合使用数字工具解决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中有关文创产品的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与专业领域发展的预期培养目标为:

知识目标:掌握数字技术等基础知识,精通设计、推广、开发等核心知识,了解文创设计等相关领域知识,构建全面的数智文化产品创意设计知识体系。

能力目标:具备数字技术与实践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项目,熟练运用数字工具。拥有良好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可与团队协同创新,解决实际问题。

价值目标:塑造正确价值观,培养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结合,以积极态度为社会贡献,注重技术应用的社会效益与人文价值。

思政目标:增强政治素养,坚定政治立场。强化思想道德教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信念,为实现文化强国而努力拼搏,担当社会责任。

二、结业要求

本微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数字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数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包括人文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能解决实际项目问题的动手能力以及数字产品研究与开发技能;具有良好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数智文化产品创意设计专业基础知识,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项目中的实际问题;

2.了解数智文化产品创意设计等领域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3.具有个人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与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招生对象

本专业面向全校学生招生。

四、修读要求

(一)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1年,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2年。

(二)结业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完规定的7门课程,修习学分16

(三)结业方式

经微专业举办单位审核、教务处审定后,达到微专业结业要求标准的授予微专业证书。

五、课程设置

微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程名称(中英文) 课程代码 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开课学期
理论 实践 线上学时 线下学时
计算机辅助设计
3 48 12 36 32 16 考查 艺术学院 1
AIGC数字技术
2 32 12 20 20 12 考查 艺术学院 1
动态广告设计
2 32 12 20 20 12 考查 艺术学院 2
产品包装
2 32 12 20 20 12 考查 艺术学院 2
品牌设计
2 32 12 20 20 12 考查 艺术学院 3
IP设计
2 32 12 20 20 12 考查 艺术学院 3
智能文创产品开发
3 48 12 36 36 12 考查 艺术学院 4
合计 16 256 84 172 172 84 - - -

注:本表中的“开课学期”特指“微专业”开课学期。

1.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实践教学含实验和上机教学),总学时=线上学时+线下学时;

2.线下理论教学学时不低于总学时30%,实践学时不应低于总学时的20%

3.课内实践教学按照16学时/学分计算,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程按照24学时/学分计算。

4.“考核方式填写线上考试、线下考试或考察;

5.开课单位填写任课教师所在二级学院,使用简写方式。

六、课程简介

对本微专业开设的课程进行简要介绍,包括课程主要内容、课程教学设计等。

1.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门面向设计实践的基础技能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当前行业广泛使用的计算机绘图工具和设计软件。课程内容涵盖常用图形处理等核心功能,注重工具在实际项目中的综合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一类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设计表达与方案推敲,具备独立完成数字构建、图纸输出及可视化表现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设计、产品开发、虚拟仿真等领域的深入学习与实践奠定坚实的工具基础。

2.AIGC数字技术:AIGC数字技术课程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领域,全面介绍其核心技术与应用。课程内容涵盖AIGC的发展历程、核心算法及技术原理,深入讲解文本生成、图像生成、音频生成、视频生成等关键技术的实现逻辑与方法。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AIGC在文创、电商、教育、影视等行业的应用场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构建AIGC技术体系。

3.动态广告设计:动态广告设计课程聚焦数字化营销场景下动态广告的创意设计与技术实现,涵盖从广告策划到视觉呈现的全流程。理论教学通过场景化案例拆解,强化学生对动态广告“信息传递效率”与“情感共鸣”的平衡认知;实践环节安排分模块实操,并设置完整项目实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4.产品包装:产品包装课程聚焦商品包装的全流程设计与实践,涵盖包装功能定位、材料选择、结构创新及视觉传达的核心要素。理论教学结合消费市场调研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包装设计与用户心理的关联;实践环节包含包装结构、视觉效果设计等技能训练。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将功能性、美观性与商业价值结合的能力,提升包装设计的实用性与创新性。

5.品牌设计:品牌设计课程聚焦品牌体系构建与视觉传达策略,涵盖从品牌定位到视觉落地的全流程方法论。通过经典案例,讲解品牌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商标、品牌名称、色彩、字体和图形元素来创建出具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引导学生掌握品牌构建;实践环节包含品牌LOGO设计、VI手册制作等训练。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6.IP设计:IP设计课程是丰富学生综合素养,扩大专业知识,提升动态设计能力的主要环节。通过对IP形象设计的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和作业练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原创能力,掌握动画造型设计方法,具备对所表现的角色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夸张、变形等手法塑造卡通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对IP形象的设计开发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卡通形象的开发与设计的研究,在课程中对学生的创作思路、丰富探索课题以及拓宽就业方向都有积极意义。

7.智能文创产品开发:智能文创产品开发课程聚焦文化与科技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了解整体创作思路和制作流程,进而创作出更加人性化的产品。通过“理论+实操”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专业负责人: 韩 璐

人:韩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