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张凯教授在顶级微生物学刊物《Persoonia》(IF=9.5)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题为“Taxonomic revision of Bisifusarium (Nectriaceae)”,张凯教授与荷兰M. Sandoval-Denis博士为并列第一作者,张凯教授及P.W. Crous共列通讯作者。

该研究标本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近200份标本,从中选取116株菌株的基因组测序分析,使用翻译延伸因子1-α(tef1)、RNA聚合酶II第二大亚基(rpb2)、5.8S核糖体DNA及其相邻的内含子间隔区(ITS)以及部分β-微管蛋白(tub2)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进行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解析出了25个系统发育谱系。进一步评估表明通过对其培养特征、形态特征以及寄主基质的研究,确认了其中8个分支为新分类群,并在此正式描述。此外,还鉴定出两个疑似新物种,但由于可用数据有限,未对其进行描述。该属先前报到有16个物种,本次报到8个新种,显著增加了Bisifusarium属的物种数量,并为未来阐明该属不断扩大生态和进化关系奠定了关键基础。

图1双孢镰刀菌属生境及寄主
本研究是在荷兰韦斯特迪克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院(Westerdijk Fungal Biodiversity Institute)(原名:荷兰CBS真菌培养研究中心)完成的,该所隶属于荷兰皇家科学院(KNAW),主要收集鉴定和保存真菌、酵母和放线菌等,提供相关分类学、生物分子分析、生物信息学工具,还开展了真菌分类学和功能性开发等相关研究工作,涉及真菌多样性、功能进化和相互作用等领域。研究所保藏了超10万株微生物菌种,包括约8.5万株真菌和1.5万株细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真菌保藏中心。《Persoonia》创刊于1959年是为了纪念真菌学家荷兰人D. C. H. Persoon (1761-1835)为真菌事业做的贡献,是世界真菌学研究影响力排名第四位杂志。
图2. 部分双孢镰刀菌属培养及显微照片

图3. 基于多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本
研究得到2021年度山东省教育系统政府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荷兰皇家科学院Westerdijk Fungal Biodiversity Institute)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东北地区暗色丝孢真菌属种多样性研究”(批准号:31870016)的资助,同时也得到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郭卫华教授科研团队的大力支持。张凯教授科研团队致力于真菌资源利用、林木病原物致病机理研究,目前已联合山东师范大学开展森林无性真菌多样性分析,蛀干害虫与长喙壳类真菌协同进化,古树名木木腐真菌快速诊断与治疗等研究。近年来,团队近年来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培养及为其他高校输送了了多名森林保护、真菌学研究青年人才。
(撰稿人:张凯;初审人:迟晓君;终审人:刘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