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

当前位置: 专题首页 > 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 > 正文

秦磊: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我的从教故事

发布日期:2025-05-15    作者:     来源:     点击:

“每年秋天教师都变老一岁,而教室里新来的学生却永远年轻。”初读这句话时只觉是对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的感叹,但是每当新学期的第一次课,看着教室里一双双陌生而又似曾相识、明亮而又充满稚嫩的眼睛,这句话慢慢附上了一层沉甸甸的质感,随之而来的疑问在我的脑海里徘徊:这些永远18岁的灵魂,凭什么要相信眼前这个略带青涩的"青椒"?如果我仅仅只是在年复一年的重复中老去,那又有什么意义?

一、齿轮开始转动:初上三尺讲台

四年前,怀着对未知的恐惧以及仍埋藏在心底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无限憧憬,我从企业辞职,站在了面试现场的讲台上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周转轮系的传动比》,却不知,命运的齿轮也开始转动。当听到评委席宣布2号考生试讲分数91.2分的时候,本来就紧握的拳头攥得更紧。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以一个老师的身份重新走在大学校园的情景,同时也为前一晚凌晨三点镜子中西装革履的那个自己感到骄傲。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二、锻打成形:讲台背后的努力

入职后,我讲授的第一门课是《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当心底的那份对讲台的渴望真正要变为现实的时候,心中的骄傲和喜悦很快被焦虑和不知所措笼罩。“我该如何面对讲台下那一幅幅陌生的面孔?”“如果学生突然提出一个我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该怎么办?”“整个学期的教学该怎么开展?”“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听我的课?”……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意识到:除了悄悄地加倍努力,别无他法。于是,熬夜研读教材成了常态;向老教师们请教问题之频繁以至于不知道下一次该怎么开口,而前辈们却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偷偷跑到空闲教室对着空气试讲几乎成了每一次正式上课前一晚的必备演习。所有加倍付出让我越来越感觉到脚下的讲台就是为自己准备的。第一学期的最后一节课,两名学生来到讲台问道:“秦老师,我们以后还有没有您的课?有点舍不得你。”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让我顿时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1:执教第一个学期,独自一人在空教室悄悄试讲

三、淬火历练:站上竞赛场的讲台

学生们的正向反馈让我对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热爱2022年秋季学期,在教研室主任和老师们的鼓励下,我参加了学校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幸运地入围山东省第十届青教赛初赛,但却仅止步于复赛。第二年,在领导、同事和家人的鼓励下,我又站上了第十一届省赛的战场,最终获得一等奖的成绩。

备战省赛的过程是煎熬、令人沮丧的,因为在一次次的专家指导和打磨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上的无知。但整个过程又是让人兴奋、具有强烈获得感的,因为在这一个个无知的背后都有一个答案在等着我。

2:参加第十一届青教赛

四、回火后的冷静: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成长

连续两届青教赛如同淬火一般让我快速成长。当鲜花和掌声来临的时候,校领导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让我醍醐灌顶:“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是的,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从教之路还很长。

从赛场走下来,更多的问题开始出现在我的脑海。“我从教的初心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才是学生最需要的,是知识还是能力,抑或是成长?”“怎样才能让学生成长?”……这一个个新的问题,又在迫切地等待我的回答。诚实地告诉大家,我没有答案。但是我告诉自己,现在就要开始上路去寻找。

寻找答案的路很长,并且布满荆棘,但是哪条路不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又是一个新的学期,我首先把重点放在了教学改革上,还是那门我喜欢的课——《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我把所有之前的课件全部丢掉,开始尝试着一点点的转变,把我的课堂也变成学生的课堂,把我的成长试着与学生的成长交汇在一起。

3:新学期让学生站上讲台,尝试改变教学模式

老师和学生双向的成长不只是在课堂上。新学期,我与班级的同学共同制定目标,结伴而行。教室外,与学生成为朋友,一起聊天打球,也会留下成长的足迹。

4:新学期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5:与学生在校园畅聊

是的,我越来越热爱教师这份职业.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职业。这条路将会记录我的成长,并有幸见证学生的成长,这永远是一个老师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