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

当前位置: 专题首页 > 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 > 正文

毕文慧:潜心育人守初心,知行合一担使命

发布日期:2025-05-16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深耕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从教十余载,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其深度融入教学的每一处细节。在课堂教学领域,大胆革新,突破传统教师主导的固有模式,引入案例驱动+项目导向的创新混合式教学法。以《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为例,巧妙地将真实检验案例拆解为多个教学模块,借助问题导入小组协作方案设计成果展示的科学流程,成功引导学生从被动听课的状态,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课堂之上,经常抛出技术如何解决社会痛点这类议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冲破理论框架的束缚,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大胆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为强化教研支撑,我主持、参与了多项省厅级教研课题,通过思政案例、产业背景、专业课程与双创内容的优化与融合,以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树立双创目标,通过在知识学习中培育、在课外实践中应用,实现专业知识的创新实践和思政教育的知行合一,通过创新成果的转化,服务地方、实现个人价值。在不断的教育引领下,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所负责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被评山东省一流专业,个人荣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多次被评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等,所在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黄大年教学团队。

图1为学生介绍专业前沿知识

 二、搭建科创平台,点燃学生科研梦想

 作为引领本科生踏入科研大门的关键引路人,我匠心独运,创立了阶梯式”科研育人机制。在课内实践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为学生筑牢科研基础。依托本科生助研项目,广纳本科生加入科研团队,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巩固深化并灵活应用。在团队中,学生们科学素养得以培育,创意灵感不断迸发,顺利实现从青涩学生到得力科研助手的身份蜕变。借助开放课题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自主申请课题,放手实践创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创新研究、规划管理等综合能力,助力学生实现从科研助手向课题负责人的进阶跨越。

 在悉心指导下,众多学生取得了亮眼成绩。2019级学生孙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展现出扎实的科研功底;2019级学生李园园、李佳琪荣获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铜奖,凸显创新实践能力;2020级学生姜淑蕾圆满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彰显项目执行与探索能力。近三年间,累计吸纳22名本科生加入科研团队,其中半数以上学生凭借扎实的科研锻炼与优良成果,成功考入高水平院校继续深造,或在相关领域实现高质量就业。依托助研成果发表论文,或是升学至国内外知名高校。

图2指导学生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三、精学勤践不怠,产教协同育真知

 在高等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我老师始终以终身学习”为座右铭,将学者、实践者、教育者”三重身份紧密融合,全方位锤炼专业能力。通过访学深造、攻读学位、实践磨砺的 三维进阶”路径,开拓出一条以学促教、以践强技”的自我革新发展之路。面对食品技术加速迭代带来的挑战,勇于突破舒适圈,2018年主动前往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担任访问学者。访学期间,聚焦微生物资源与利用领域展开深入钻研,成功发表1篇高水平论文。归国之后,将在国外学习到的先进实验技术与考核方法引入《食品微生物学》和《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中,显著提升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秉持持续精进、知行合一的理念,2020年,果断决定攻读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即便面临繁重的学业压力,依旧坚守教学一线,维持着高质量的教学水准,白天全身心投入授课,夜晚则专注于实验研究,这样的忙碌成为工作常态。

 此外,积极响应校企合作的号召,针对行业痛点与企业携手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为进一步畅通校企人才协同培养通道,2025年主动申请前往企业挂职锻炼,深度融入企业关键技术开发与生产管理环节,切实掌握企业需求。秉持知识反哺社会的理念,精心组建师生联合科普团队,踊跃开展三下乡活动,深入省内多地开展乳糖不耐受知识宣传与调研工作。团队在社区举办多场公益讲座,广泛普及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3:为社区居民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科普讲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