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与使命。2024年,我有幸代表学校参加了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简称“青教赛”),这段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躬耕态度”的真正内涵——那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教育的田野上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一、梦想与勇气:迈出第一步
参加青教赛是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梦想,而我也怀揣着这样的憧憬。然而,作为一个内心缺乏自信的人,我一直没有足够的勇气迈出这一步。直到2023年,我所在的二级学院领导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即将退休的李院长。多年来,她对我的关怀和信任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也点燃了我内心深处那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正是这份责任感和感恩之心,驱使我鼓起勇气报名参赛。从那一刻起,我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教育初心的一次深刻践行。
二、院赛与校赛:初试锋芒
比赛的第一阶段是院赛和校赛。虽然这只是校内选拔,但竞争依然十分激烈。我深知,要想在校赛中脱颖而出,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于是,我开启了紧张而充实的备赛工作。
每天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外,我还会抽出大量时间打磨教学设计,反复演练课堂片段。我会仔细研究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优化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个环节都更加流畅自然。同时,我还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校赛中,我荣获了校级二等奖。这个成绩虽然不算顶尖,但对我来说却意义非凡。它让我意识到,只要用心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同时也为我后续的比赛注入了信心与动力。
三、省赛初赛:磨砺与成长
校赛结束后,我意外接到了代表学校参加省赛的通知。这一消息既让我欣喜万分,又让我倍感压力。省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其中初赛只需准备一个教学片段。为了顺利进入复赛,学校领导特意请来专家为我们进行指导,一次次帮助我们打磨教学内容。
每一次修改都让我对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入,每一次演练都让我更加自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校四位老师成功闯入复赛。在此,我要由衷感谢校领导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的鼓励和指导让我更加坚定了前行的信心。

图1:初赛演练中
四、复赛挑战:16个教学片段的艰辛之路
复赛需要准备16个教学片段。当我得知这一要求时,内心几乎被巨大的压力压垮。16个片段意味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教学设计和演练工作。那段时间,我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备赛之中。
正值寒假期间,家里还有孩子需要照顾,我只能每天早起,在孩子尚未醒来的时候就开始工作。为了避免打扰家人,我常常带着电脑和书籍来到社区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大年三十的晚上,当家家户户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时,我依然独自在书房里埋头苦干,反复修改教学设计。
经过一个寒假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完成了16个教学片段的设计。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我需要将这些片段不断打磨,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五、全身心投入:开学后的冲刺阶段
开学后,我索性收拾行李住进了淄博校区,全身心投入到备赛中。每天清晨7点,我都会准时来到演练教室,开始一天紧张的演练工作。从早到晚,我一遍又一遍地模拟课堂,调整语速、优化板书、完善互动环节,直到晚上10点门卫大爷来催促我离开。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躬耕态度”的重要性。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正如一位同事对我说的:“娜娜,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是的,任何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辛勤的付出。

图2:教室反复演练
六、省赛决赛:责任与荣耀
最终,我成功进入了省赛决赛。决赛的舞台更加广阔,竞争也更加激烈。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压力,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我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学校和学院。
通过精心准备和充分演练,我最终荣获了省级二等奖。这个成绩虽然不算最高,但对我来说已经是一次巨大的突破与成长。它让我明白,只要全力以赴,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能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图3:决赛现场
七、反思与展望:教育的初心与使命
回顾这段备赛历程,我深刻领悟到“躬耕态度”的真正内涵。教育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只有脚踏实地、精益求精,才能在教育的田野上收获丰硕的果实。通过这次比赛,我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青教赛的经历让我明白,教育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作为一名教师,我愿以躬耕的态度,继续在教育的田野上默默耕耘,用智慧和汗水点亮每一位学生的未来。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在教育的路上,让我们携手共进,砥砺前行,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
(撰稿人:经济管理学院李娜;编辑:王增收;复审:张春阳;终审:牛化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