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 2018级物流管理4班 孙宗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教育扶贫至关重要。提起扶贫,多数人的关注点都在于解决物质问题上,而我认为精神和感情上的帮扶才是最重要的。“扶贫先扶智,育人先育心。”,教育扶贫,以美育人,本身就是爱的传递。与爱同行,聚沙成塔,力所能及的帮助急需帮助的人,关注扶贫教育,让孩子们衣食无忧的同时播撒每一颗爱心。
何谓教育扶贫?斯人以为,教育扶贫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村孩子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不错的,于我而言,教育扶贫是国家助学贷款的启动,也是学校对于贫困生的资助,更是扶贫绿色通道的保障。
教育扶贫是对在校贫困生的资助。
步入大学已有一年有余,时间穿梭至一年之前。回想起当时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我,很迷茫,由于家庭经济问题,让我犹豫是否要读大学。当我听到“国家助学贷款”这个政策时,我还是很担心,因为我明白我的父母去银行的次数寥寥无几,也没有和“贷款”打过交道,那时的我感觉大学离我愈来愈远。我想过放弃,但是我不甘心,因为我有一个上大学的梦,于是我鼓起勇气,到生源地办理了助学贷款。此时的我终于懂得原来这个“贷款”就是为了我这类学生而启动的,启动至近十余年,已经帮助数以万计的贫困家庭孩子完成了大学学业。听之,感到甚是欣慰,忽觉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个醒目的现实告诉我:家庭贫困只是暂时的,在国家帮助下,通过自己长久的努力和拼搏,才可以步入幸福之路。
“助学贷款”项目也为我年过半百的父母减轻了家庭的重担,有了喘息的机会。现在我父母每次谈起教育扶贫总是满心欢喜的说到:“现在国家越来越最照顾咱们老百姓了,助学贷款项目让我们不用再担心你的学费,加上各种减免政策,我们再也不用因为学费而为难了。” 不错的,也正如刚下发的简化在校贫困生申请资助的流程政策,真正的实现了为学生服务。以往办理贫困生申请需要到村社、乡镇或者民政部门开证明,证明自己是家庭贫困的学生,随后在班级里进行评比,确定贫困生名单。这些繁琐复杂的过程还有公开演讲的环节,让一些想申请资助但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却望尘莫及。然而今年的政策修改将一些证明环节改为申请人的书面承诺,简化了学生自主申请流程,保护学生隐私,使申请变得高效快速。作为今年贫困申请的申请人之一,我想说国家政策的改进为我们带来了福音。我相信,并不是只有我一人享受了国家的政策,国家教育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将政策宣传到每一户、不落一人,让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充分享受到扶贫及政策的帮助。
“扶贫必扶智”没有比教育更好的脱贫方式,用“政策公平”弥补“贫富悬殊”, 是扭转教育资源贫富差距的务实之举。国家的助学贷款是一个不让每一个贫困大学生失学的好政策,在好政策的引领下,我一定会不负期望、尽我所能,做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新时代大学生。
教育扶贫亦是针对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政策,我是深有体会,不仅体现在助学贷款方面,而且展现在对大山乡村孩子的帮助。今年的暑假我很荣幸的加入到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青春行•中国梦暑期支教团,成为其中一员。于今夏奔赴贵州省德江县长丰乡土家族石板小学进行为期二十天的暑期支教活动。与贵州当地政府一起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教育脱贫的号召,落实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攻坚工作,我们奋斗在第一占线。在贵州的二十天让我深有感触,山区孩子们自立自强,但是他们有时却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他们积极向上,却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坚强如铁,却实在无力对抗这无解的贫穷;他们有大大的梦想却被贫困紧紧锁在大山之中无法绽放。支教虽然不能在物质上给予孩子们很大的帮助,但可以尽己所能改变引导孩子们的思想,帮孩子们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助其翱翔。
陈立群是一名从教近40年的名校校长,退休后他拒绝了多家民办高中的高薪聘请,前往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区民族中学担任支教校长,分文不取,拿出20万元设立奖教金,奖励优秀教师。即使退休却褪不去陈校长的激情,为着心中的朴素梦想,从繁华都市转场穷乡僻壤,给山中孩子带去爱与希望,让世界更加柔和温暖。这个世界最缺的也许不是名校校长,而是投身乡村教育的燃灯者。眼光朝下、含情脉脉,支教人用心呵护乡村孩子,用良善温润心灵,用责任照亮前程,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者应有的高尚品德。支教人深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有效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从而彻底斩断穷根。
国家的教育扶贫不是简单的广泛扶贫而是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精准扶贫。教育扶贫绝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给钱给物一时间能使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但很快又会瘪下去。反之将山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培养起来,才是扶贫的根本。
回想起在贵州支教过程中,志愿者们经常会遇见扶贫干部们下乡挨家挨户落实情况,解决问题。志愿者们也时常入户家访,感受脱贫之艰辛,体味扶贫干部“三苦”精神之震撼。在一次走访过程中,志愿者与扶贫干部相遇,扶贫干部们握住志愿者们的手,眼中含着眼泪,哽咽的说到:“谢谢你们的到来……”。基层干部也只是普通人,他们不是不怕苦,只是他们明白,既然选择了服务群众,就要尽好分内职责。他们翻山越岭,只为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变好;他们起早贪黑,只盼着家家户户传来欢声笑语。从“只要你需要,我就来”,到“苦的我能扛”……扶贫不易,甘苦自知,基层干部精神昂扬、工作扎实,心中沉淀真情,脚下才有泥土。支教志愿者与扶贫下乡干部们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扶贫需要积跬步方可至千里。
俞敏洪多年来身体力行参与到新东方的每一个公益项目中。他认为城乡教育差距近乎令人绝望,教育扶贫需要从点滴做起,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能量偶像白宇、肖战等人以及其粉丝团,以爱之名关爱儿童教育事业,守护孩子们的美好童年。正可谓:“铮铮有声方正直,高风亮节正当时。绵薄之力为善行,璞玉浑金赤子心。”不仅有影视明星也有道德模范马旭,为教育扶贫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节约一生捐千万,助力教育扶贫。感动中国的同时,也棒打种种浪费,节约一支笔、一张纸,集中力量解决教育浪费。诚如上文所言,在我国扶贫道路上不仅有名人明星的呼吁支持还有党员干部的积极贡献,汇聚正能量,国人一直在路上。
近日,人民网的一则调查让我不禁为国人欢呼点赞。民政部发布消息:2019年上半年,仅在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上显示中国网友半年募集善款总金额超过18亿。网友们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进行善款的募集,将98%的善款都用于扶贫帮困之中。线上募集让人交口称赞,线下的帮扶更是温暖人心。十九年前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的安徽女高中生,得到了一位王姓老人的无私帮助直到她考上大学。六年后她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人民教师,从那时起她就开始照顾当年一直帮助她的老人。女子十九年前受助上大学,如今反哺资助老人十三年,这个行为使我们意识到,帮扶是一次“迟到”的还款,帮扶是一个跨越时间的“回馈”。此时心中想到,或许这就是国家、社会所教给我们的道理:受助于人须得在受助之后依旧展现出人性的善良和真诚,让这种人性的光芒在社会环境中闪耀、传递。
小王子有玫瑰作伴,小天使也应当有翅膀相护。国家出台各种扶贫政策、国人也用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亲人”。点点希望能汇成江海,拯救干涸与贫瘠;小小行动能带来无限温暖,传递爱与希望。一方沃土,养育一代青年;泱泱大国,保护黎民百姓。我懂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深知祖国需要我们,需要我们在各行各业力争做最好的自己,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泉润大地,滴水映太阳。爱,从来不是单箭头。祖国给予我政策支持,作为新时代浪潮中的我,定会不忘初心,始终抱有感恩之心,用优异的成绩回馈祖国的扶持,用终身的奋斗定格卓越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