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学院 2017级食品科学与工程四班 崔凤英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智”的号召,落实教育精准扶贫策略,我有幸成为 “青春行·中国梦”暑期支教团的一员赴贵州省德江县长丰乡石板小学进行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为贫困山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从山东到贵州,山水不同,爱却相通。从宽敞的大道到山路十八弯,从山底到山头,历经40个小时,跨越1000多公里。如果问对长丰乡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修路!建房!其实更具体的应该是“扶贫攻坚政策”的落实。
我们参加了德江县团委主办德江大学生联谊会承办的“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发展”2019暑期大学生“返家乡助脱贫”社会实践活动的启动仪式,12支来自不同省市不同高校的队伍,参加了大会的宣誓,德江县整县脱贫摘帽不仅仅是一个县城的目标,更是全国不同地区的关注点。拥有同一个梦想的一群青年大学生想做政策落实好的见证人,更想切身为教育扶贫尽绵薄的青年之力!
起初志愿者们对石板小学这个支教地点有着很多疑问,虽然他们的设备很好,暑假时老师校长留校在村里调查学生家庭及学习情况确保是否精准脱贫,但是为什么他们的辍学率如此高?这个答案随着20天的支教生活慢慢的浮现,也能理解了墙上 “扶贫先扶智” 的标语。清楚的记得我第一个交流的孩子对我说:“我不想上初中,上小学都要每天走10多公里的路,初中肯定走得更远,我觉得在这个山里挺好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也没有说上初中多好啊”……我们渐渐地意识把他们困在大山里的是本身就没想看看外面世界的观念,90%以上的留守儿童所缺少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完备更是心灵上的关怀和平时学习上的督促。
支教人从孩子们需要什么出发,始终秉承德育为先的理念,通过系统引导和课程设计培养孩子们的“三心两意识一习惯”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实现“三心两意识一习惯”的培养目标,设计了五彩课堂,其中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校的基本课程,还有趣味历史、趣味地理、音乐、创意美工课、趣味生物等一些开拓孩子们眼界的课程。此外还开展了爱国教育、消防演练、生理卫生课等主题讲座来提高学生们的一些基础意识。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可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浓浓的爱国情,不受年龄地域限制,是发自肺腑的真切的声音。五年级美术课上,我让孩子们画出自己的生日愿望,当我看到一位学生画出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面五星红旗,我问他这是什么愿望,他告诉我:“我想爬上最高的山,看到最鲜艳的五星红旗。”当这句话说出时,我的心为之震撼,从一个12岁口中的孩子说出的爱国情怀,深深地牵动着我们支教者的心,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深居大山里的孩子,所希望看到祖国最繁荣富强的一面,这是对祖国未来发展的最美好的寄愿。爱国教育必须有,爱国意识也要加强,因此支教团开展了爱国教育主题课,为孩子们的暑假生活添加了红色的洗礼。通过升国旗、爱国主题课、唱红歌等红色课堂培养孩子们的爱国心和爱校心,让大山里的孩子知道脱贫不只是他们自己的事,而是我们齐心协力奋斗的目标,让他们感受到政策上的爱一直向他们招手。
在支教期间,贵州水城发生“7.23”特大山体滑坡灾害,引起了公众关注。为让孩子们学习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掌握灾难发生时的自救措施,我们开展了安全教育课程,并且课堂上主要采用模拟危险现场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孩子们进行积极互动,调动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这节主题课旨在提高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普及安全知识,以现场示范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向孩子们展示在各种危机情形下的应对措施。无危则是安,无缺则为全,安全就是生命,安全更是责任。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安全教育活动,使小朋友们在亲身体验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用火、用电安全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安全保护的意识。
全力以赴传授他们知识,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山外的关怀是我们整个支教团的奋斗目标。我们每天分课题备课,上台试讲,各小组成员相互提建议,讨论备课内容与授课方式。一节课四十分钟,志愿者们却要每天花四五个小时完善教案,从孩子的角度设计课堂,目的是让孩子们更好的吸收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变得有价值、有灵魂。
此次支教之行也引起了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为了能通过我们对山区孩子的具体情况有更详细的了解,同时便于后期的志愿服务,为孩子们提供最需要的生活用品资助。志愿者便有组织的对孩子的身高、体重进行了信息采集。一方面,我们希望可以给那些一直想为贫困山区献爱心的人们提供准确的信息,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再者,希望让孩子们能感受到我们以及社会上的关爱,并通过这些帮助,尽可能的帮助他们继续求学之路,让教育扶贫政策落实的脚步更有力量。
支教更重要的是“支心”。从迎接第一个孩子到校到送最后一个孩子回家,每天十多公里的山路有孩子们的陪伴充满了欢声笑语。在志愿者与孩子的接触中,发现有些孩子由于性格、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善于表达与展示自我,志愿者们用爱设计的每一个生活课堂,让孩子们更有自信,感受温暖。我们努力实现在课上课下的角色互换,课上以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课下像朋友或者是大哥哥大姐姐陪孩子们聊天,做游戏。为了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志愿者在支教末尾,举办了热闹的闭营仪式,通过安排不同的节目,让每个孩子都能有上台提升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让所有的留守儿童感受到关爱与重视,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自己都是主角。
在我国扶贫攻坚关键时期,我们始终秉承“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原则,努力改变山区孩子们的思想,呼吁更多孩子珍惜受教育的机会。20天的支教之行不仅仅是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的短期支教,也为今后更好的帮扶山区孩子构建了桥梁。在支教期间我们通过调查学生学习及家庭情况,每位支教成员选择帮扶对象进行“一对一精准扶贫”,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去实现真正的“控辍保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除去教育贫困这个绊脚石。
我们所有的支教者努力成为孩子看向山外的另一双眼睛,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用心守护这片绿水青山的希望。支教结束时,当看到孩子们把一个个梦想贴到黑板上,当听到他们迫切的想知道大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们深深感受地到“青春行”不虚此行,“中国梦”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