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支撑驱动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发布者:崔保师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6日 17:40浏览次数: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2019年10月印发已经一周年了。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教育科研战线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切实增强了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价值认同,深化了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使命担当,对《意见》中提出的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的定位和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从全球现代教育发展历程来看,教育科学研究始终发挥着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

  纵观现代教育史,教育科研伴随了教育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两者相伴而生、浑然一体。近现代以来,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欧洲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涌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有力支撑、驱动和引领了现代教育的发展。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提出的普及初等教育等思想,对整个欧洲教育普及产生很大影响;他提出的班级授课制,至今依然是现代学校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1762年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儿童顺其自然才是好的教育,并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明确提出教育学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由此奠定了“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基础。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主张学校生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并大力倡导“在做中学”,对20世纪直至现在的教育和教育学都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当然,更多的教育科研成果在现代教育发展史上犹如辽阔星海,灿烂生辉。总之,在现代教育发展的三四百年历程中,没有教育的科学研究,就没有科学的教育实践,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教育就不可能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

  我国现代教育总体上深受西方教育思想影响,一大批教育家在反思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现代教育的主张,如蔡元培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五育并重”等理念,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等等。

  进入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快速传播,为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思想,揭开了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实施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素质教育、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一系列重大教育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经过70多年的伟大实践,我国逐渐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和教育制度,正在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亟须教育科研在教育变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思维和学习习惯,并由此对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传统的教育组织模式、教师角色、教学评价甚至教学伦理等都在不断解构和重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态势,以数字化、智能化、终身化、融合化为特征的教育革命正加速到来,对我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具有基础性和推动性作用。对我国而言,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机遇,实现赶超,是极具战略意义和富有挑战的大事。

  与此同时,人力资本和知识创新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教育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优先领域,对提升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世界潮流和动向,倍加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以教育科研支持、推动、引领教育改革发展,加快缩小与教育强国的教育差距,为推进文明交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从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看,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建设更加艰巨,亟须教育科研发挥在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中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0年9月22日,他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总之,进入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教育科研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

  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比如,基础教育虽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普及水平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媲美,但唯分数、唯升学,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问题仍然突出;职业教育正处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的职能定位、内涵界定、结构体系、发展策略、改革重点等许多基础性问题,还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和谋划;高等教育面临发展、改革、稳定三大任务,且都十分艰巨紧迫,“双一流”建设、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思政课、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活力等方面,都面临不少挑战;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仍然是教育短板,不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问题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面临新问题;破除教育功利化特别是“五唯”的顽瘴痼疾面临攻坚战、教育经费投入面临严峻形势、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课题、国际教育交流面对“寒流”等许多重大教育问题,都亟须持续深化研究。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标志着教育战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取得新成果,对教育改革发展规律有了新认识,开启了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的新征程。方案多次提到“科学”,反复强调要树立科学观念、科学理念、科学定位、科学设计、科学有效等,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科学执政以及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教育科研战线要以此为契机,不负重托,担当作为,致力于教育评价有关的理论构建、实践探索和应用研究,为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崔保师 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