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回应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探索科技伦理与社会治理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11月16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风险治理与人类安全专业委员会、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联合主办,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人工智能的风险挑战与社会治理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淄博校区举行。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监事长、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中心主任张大庆教授,亚洲自然哲学学会主席、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原副理事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刘孝廷教授,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风险治理与人类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刘益东研究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及思维科学与认知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首批特聘钱端升讲座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秀华教授,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高奇教授,《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主编、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王大洲教授,校党委书记张鸿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进京,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牛化振出席会议。
张鸿波在开幕式上致辞,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介绍了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发展成果。他指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伦理失范、数据安全、就业结构变化等诸多风险挑战。加强人工智能风险治理与社会治理研究,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学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兴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积极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为推动AI时代社会治理创新提供重要思想启迪与智力支撑。
李进京在主持开幕式时强调,2025年是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深度融入社会各领域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节点。在这一背景下,聚焦人工智能的风险挑战与社会治理前沿问题开展学术研讨,既有理论价值,更有现实意义。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深入交流,共同为破解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治理难题贡献智慧力量。
主旨报告环节由《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编审李春明主持。张大庆教授以《AI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与风险》为题,从“技术如何重塑‘医学凝视’”“AI伦理与认识风险”“深层挑战:谁在‘知道’?谁在‘负责’?”“启示与反思”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刘孝廷教授围绕《第二开端的精神生活》作报告,从哲学视角剖析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精神生活的重构逻辑。张秀华教授分享了《AI+思维方式下文化主体性危机与拯救》,提出文化主体性守护的实践路径。刘益东研究员分享了《认知失灵与科技伦理失灵:AI风险何以成为治理难题?》,深入解析AI治理困境的根源。王大洲教授以《人工智能风险治理的实验主义进路》为题,探索风险治理的创新方法论。《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编辑王静以《开放科学的认知价值与认知风险》为题,介绍了相关领域研究前沿动态。此外,来自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作了精彩主旨发言,引发全场深度思考与热烈讨论。
本次研讨会设置4个分论坛,分别围绕“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理论”“人工智能的风险与挑战”“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展开专题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踊跃发言,既有理论升华,又有实践指导,充分展现了研讨会的学术深度与广度。
会议总结环节,《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审王盛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雷小苗、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董庆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赵佳敏分别代表分论坛汇报了研讨交流的盛况和成果。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周安忠教授作了会议总结。
来自全国各地70余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报期刊主编、教师、学生、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校领导以及师生近180人参加会议。
(作者:高鹏飞;编辑:卢文婧;复审:周安忠;终审:牛化振)
下一篇:学校在2025年“天鹅杯”山东省首届涉农单位羽毛球团体邀请赛中荣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