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科技处主办,农业科技学院承办的2025年绿色农业工程青年学术沙龙第二期学术报告在淄博校区圆满举行。此次活动是学校积极响应农业绿色发展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与乡村振兴政策,旨在加强学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有组织科研,推动生态农业创新发展。
本次沙龙以“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与创新”为主题,聚焦生态农业技术创新与项目申报实务,邀请行业专家与校内学者共话前沿技术,助力青年教师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科研项目申报能力。农业绿色生态管理技术创新中心相关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60位青年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会议由农业科技学院副院长刁有江主持。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原二级巡视员许勃以《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体系与策略解析》为题,围绕乡村振兴、中小企业创新提升、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领域,系统解读了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要点与政策导向。并结合多年项目评审经验,针对申报书撰写、选题聚焦、校企协同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细致指导,特别强调“要紧扣山东农业绿色发展需求,突出技术落地与产业融合”。
我校4位青年学者围绕园艺、植保、设施栽培等领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刘莎博士以《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生物调控机制研究》为题,解析了功能基因在土壤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潜力;肖雨涵博士结合《园艺作物抗病种质创新与绿色防控技术》,介绍了抗病基因挖掘与生物防治剂研发的阶段性进展;王臻博士聚焦《设施栽培环境智能调控技术》,展示了基于物联网的精准灌溉与气候控制模型;李仪曼博士以《农业碳足迹核算与减排路径》为题,探讨了生态农业在“双碳”目标下的创新实践。报告内容兼具学术深度与应用价值,既展现了我校在生态农业基础研究的扎实积累,也凸显了服务产业需求的技术转化潜力。
在报告结束后,参会人员围绕“如何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省级科技项目”“设施农业装备与智慧防控技术的交叉融合”等议题展开热烈交流。许勃巡视员就教师们关心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切入点”“跨学科联合申报路径”等问题逐一解答,青年教师应注重“问题导向”,将田间地头的实际需求转化为科研选题,通过“校-企-地”协同提升项目落地成效,为我校科研团队精准对接省级科技需求提供了清晰思路。

本次沙龙通过政策解读、学术分享与互动研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政策-学术-产业”三位一体的交流平台。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围绕“农业绿色低碳技术”“智慧农业装备”等重点领域举办系列沙龙,推动跨学科协作,助力教师在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精准发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山农工智慧”。
(撰稿人:王倩;初审人:迟晓君;终审人:刘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