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政策文件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政策文件 -- 校内政策文件 -- 正文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20-12-15   点击量: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1号文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创新美育教育机制,探索适应学校办学特色的美育教育教学新模式,稳步推进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注重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融合,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丰厚的人文素养、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到2019年,按国家部署要求,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加大美育工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美育工作机制,完善美育场所和设施器材规划和配备。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美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教育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美育教育,实现美育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加强教学与课程管理机制建设,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公共美育课程管理、运行、评价、监测、督导机制。

三、主要措施

(一)建设美育课程体系

1.构建多学科融合的美育通识课程体系。贯彻以通识为基础,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的建设原则。发挥学校现有艺术、人文等学科的美育资源优势,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美育通识课程体系。到2020年,建成美育通识理论课程70门,进一步完善美育理论课程体系。拓展课程内容与形式,通过艺术、文学、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通识课程的开设,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基本素养。

2.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美育课程。围绕学校“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素养良好、实践能力突出的现代农业工程师和美丽乡村设计师”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定位,发挥学校多学科交叉优势,探索“互联网+”的美育在线课程建设路径,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系列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建成面向全校大学生开放的美育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加强美育课程标准建设,明确教学效果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注意加强课程内容建设,在开设一般艺术鉴赏、艺术门类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发挥各学科学术研究优势开设专题讲座,逐步丰富民间艺术类特色选修课程的数量。

3.增设面向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美育实践类课程。发挥现有艺术学科师资条件优势,鼓励教师开设中国画、油画、剪纸、陶艺、毛毡工艺、民间扎染手工艺等艺术工作坊,建成面向学生艺术实践需求的美育课程。到2020年,建成艺术工作坊3-5个,逐步满足不同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丰富大学生美育课程类型,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建立学生实践活动记录并根据学生表现认定创新创业训练与素质拓展学分。

4.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第二课堂”活动,充实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美育内容。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艺术活动需求,积极探索开展各类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艺术活动新形式;结合团委、学生会等机构组织开展好校园文体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成立大学生艺术活动指导中心,建设大学生美术社团、书法社团等美育社团3-5个;开展民间艺术技艺传承活动,形成本校的艺术展演活动特色。

(二)加强美育教学管理

将美育课程纳入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管理。按照美育课程的类型、内容和形式,明确学时、学分要求,制订课程标准,优化课程考核和评价机制,建成科学的美育课程管理平台。

全体学生的公共艺术选修课不低于2个学分。其中,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鉴赏、艺术工作坊实践活动互相配合,各占一定比例。

2.将学生参与艺术社团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美育课外活动,纳入创新创业训练与素质拓展课程管理。根据学生参与美育活动及获得比赛奖励情况,认定其应获得的素质拓展学分。

3.文学、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挖掘美育内容,积极建设包含丰富美育内容的通识课程,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美育相融合的课程标准。

4.建立完善美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制订艺术鉴赏类和美育实践类通识课程标准,明确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和标准。

(三)开展美育教学研究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互联网+美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为动力,调动教师的教研积极性,研究新形势、新要求下面向全体学生的美育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问题,以清晰的问题意识和扎实的改革实践,积极参与省、市各级教育、美育立项课题申报工作。以教学促研究,以研究提升教学质量。积极开展美育教材建设。

(四)加快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美育工作交流、培训活动,在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的基础上,促进艺术与人文、科学等学科队伍之间的跨学科交流,坚持以现有教师的一专多能为主、社会聘任为辅的工作思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逐步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创新美育工作模式

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因地制宜探索建设体现正确育人导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网络平台,大力开发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建设在线课程,创新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美育工作委员会,由校长兼任委员会主任,分管教学工作院领导兼任副主任,成员由组织人事处、团委、学生工作处、教务处负责同志和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任,全面领导学校美育工作,研究决定学校推进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美育工作相关资源配置、制定激励政策等重大事项。美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艺术学院,负责学校美育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与实施。

(二)建立完善美育制度

建立完善学校美育工作有关规章制度,包括美育课程开设、质量监管、学生艺术素质评价、美育工作督导和评估制度等,确保美育制度体系能够及时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为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加大美育经费投入

为保证美育工作的推进,学校投入专项资金,设立美育建设项目,支持美育教学、科研、教研;支持美育教育教学改革;支持美育课程资源建设,搭建美育教学互动平台,满足美育工作需要。

2019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