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2025(第三届)数字农业科技大会暨农业大数据研讨会在济南雪野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以“数据赋能农业,智慧创造未来”为主题,赵春江院士、陈学庚院士、罗锡文院士、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李韶民副主任等专家、学者与主管部门领导参加活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会议协办单位,杨现德院长以“农工交叉、产教协同、数智驱动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为题进行了汇报。

此次汇报,杨现德首先结合国家政策文件与产业发展,分析了智慧农业建设的工作思路与重点任务,然后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与农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剖析了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供需错配”问题。他指出:“随着智慧农业快速发展,市场急需既懂农业生产规律、又掌握物联网技术应用,还能对接产业实际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但传统培养模式存在“重技术轻农业”“重理论轻实践”的短板,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针对这一痛点,杨现德院长详细阐述了我院构建的“农工交叉、产教协同、数智驱动”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农工交叉方面,学院以“懂农业、会技术、能应用”为理念设计人培方案,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以“知农情、精技术、通产业”为标准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产教协同方面,学院构建“岗位认知-基础实验-综合实践-企业实训”实践体系和“课程学习-项目实训-创业孵化”创新机制,建立“教学-科研-产业-就业”循环,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教育生态,全面增加办学活力。
数智驱动方面,学院建设动态的校本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农业应用场景等实施数智化教学,教学评价数字化,创建了“资源+场景”数智驱动教学新范式,有效强化三农情怀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后续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交流为契机,持续加强与国内顶尖专家学者、优质院校的沟通互动,积极吸纳各方在农工交叉、产教协同领域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优化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培养模式的细节,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振兴与农业数字化转型输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
责编:赵芷菡;一审:赵丛楠;二审:宋霞;三审:许武强